陈毅家书两封
作者: 文章来源:安徽党史方志网 点击数: 108 更新时间:2023/8/5 9:14:43

陈毅家书二封


  陈毅( 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党代表;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此后,历任红军师长、军委书记、军前委书记、军长、军政委等职,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参与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代理华中总指挥部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1943年11月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筹备工作,并于1945年6月当选为七届中央委员。1947年1月起,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指挥部队取得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胜利,对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起了重要作用。此后,曾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和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西:别后风雪交加,夜半抵蚌埠。道路泥陷不能行车。步行十余里渡河到市委,酣然一睡,起已十时半,证明年近五旬,尚可作步兵。一过淮河完全南方风气。居民云四十天已下七次雨,路从来未干过,因念大军南进不无困难。

  曹孟德四越巢湖不成殆非偶然也。好在早有准备,我军挟各种优势,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收京破敌必在春夏之间。

  汝独行踽踽,又孤处济南,深以为念。三个小儿,不知到青州后如何?最好不离母亲,多耐心教育,不要把孤傲的性格传给他们。希望便中详告近情,千嘱。

  仲启三月廿三日解读:这封家书写于1949年3月23日,作者陈毅在蚌埠致信在济南工作的妻子张茜,叙述自他们夫妻自济南3月17日匆匆一别后,经徐州移驻蚌埠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除表达对家人的殷殷关爱之情,更对渡江作战必胜的前景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态度,并由淮河南岸的多雨天气,引发了对曹操四渡巢湖不成的感叹,抒发“收京(指南京)破敌必在春夏之间”的必胜信心,洋溢着对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喜悦之情。这种“必胜信心”,建立在“早有准备”、“各种优势”和“临事而惧”之上。

  1948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致电正在指挥淮海决战的总前委,高瞻远瞩地提出“华野、中原两军协力经营东南”,即两大野战军在完成淮海战役后,继续并肩作战,实施渡江战役。此时,淮海战场大局己定,陈毅开始放眼江南,奔波于华东与西柏坡之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渡江作战的准备之中。

  为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12月18日,陈毅在萧县蔡洼参加首次总前委会议。会议初步研究讨论了两大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兵力编成和部署,以及渡江作战的时机和协同等问题。

  会后,陈毅和刘伯承代表总前委前往西柏坡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西北坡,传来了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喜讯,渡江作战的准备全面展开,1949年1月,返回前线的陈毅,受中央委托,奔波于中原、华东野战军之间,连续召开会议,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统一干部、战士的思想认识,进行全面军事准备。2月9日,他在商丘参加总前委会议,初步讨论渡江作战的部署及各项准备工作。出于“临事而惧”的考虑,总前委建议第四野战军一部提前南下,钳制武汉白崇禧集团,保证二野渡江地段右翼安全。

  为体现人民战争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优势”,2月15日,陈毅在徐州参加华东局会议,全面部署渡江作战的庞大支前工作。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以统一江北的支前工作;华东支前委员会(司令部)立即移驻水陆交通枢纽蚌埠,负责整个战役支前工作。

  2月中旬前后,中原、华东野战军分别改编为第二、第三野战军。2月19日,在三野前委扩大会议(即第二次贾汪会议)

  1949年9月,陈毅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致辞上,陈毅传达了总前委会议精神和中央“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的指示,并于次日签发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京字第一号)。会后,己“早有准备”而成竹于胸的陈毅,再赴西柏坡,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召集陈毅和邓小平、谭震林等再次研究了渡江作战问题。14日,在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各大区人事座谈会上,陈毅被任命为华东局第三书记和上海市市长。此时,陈毅集总前委常委、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上海市市长等要职于一身,真正成为华东的“主人”。17日,在南返途经济南时,和在此治病的粟裕商谈了渡江作战问题,看望了在白求恩医学院工作的妻子张茜。次日,返回三野司令部驻地徐州大北望。

  信中的“别”,指的就是在济南和妻子张茜的短暂重逢后分别。

  为实施靠前指挥,3月21日起,邓小平、陈毅、谭震林按预定的部署,率总前委和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以及三野司令部,分批经徐州南下,“车行途中雨雪交加”,凌晨抵达与蚌埠市区隔淮河相望的小蚌埠。由于津浦铁路淮河铁桥被国民党军溃逃前炸毁,陈毅步行通过河面上架设的浮桥过淮河,进入蚌埠市区。在市交际处稍事休息后,肖日下午移驻距市区约10公里的东郊孙家圩子村。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陈毅给张茜捎去了这封报平安的家信。

  在信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渡江作战,回想在此前后反复酝酿过程中的“好谋”,一部统筹第二、第三野战军协同作战的渡江方略呼之欲出。与此同时,两大野战军业已按照预定部署,到达指定位置,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为此,陈毅油然得出“收京破敌必在春夏之间”“而成”的结论。

  倩儿:三月二十三日及四月一日两信收到。康生同志亦有电来说愿帮忙照料你等。宋裕和同志亦电告三个小孩均安抵青州。得你两信知你已布置妥善,更放心了。我现在由蚌埠转至合肥附近,一片金黄菜花,一片稻田,麦绿如油,南方景色十分可爱,多年久居北方不禁有新鲜感觉。

  你既然任医学宣教工作,望努力。但盼望多多照护三个小孩,我不能兼顾,一切只有靠你了。南下工作很忙,每每开会,写文件,谈话,几乎没有多的休息时间,如果亦有稍稍可空闲的功夫,就想你能来我身边为好,就以你不同我南下为欠为念。好在胜利很快,望于打下南京之后,火车搞通,即盼你能同三个小孩迅速南下会合,不然让多年来夫无妻伴,妻无夫陪,儿子离父母,父母离了他们爱儿呀!望注意身体,你吃得太少,要养得胖胖的来见孩子的爸爸!余不多谈。乘刘彬同志北来顺带此信。

  情皂四月五日有便人来写信来。又及。

  解读:似有心灵感应,张茜也于3月23日致信陈毅。她收到丈夫的家书后,于4月1日回复。鸿雁在蚌埠、济南间传书。陈毅回信时,己由蚌埠孙家圩子移驻合肥瑶岗了。

  信中的“倩儿”是陈毅对夫人张茜的爱称,字里行间表达了陈毅对妻子的殷殷关切,对幼子的舐犊深情,体现了战争年代夫妻间、父子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情感,闪耀着在战争中渴望和平、安定、团圆的人性光辉。清明时节的江淮美不胜收:菜花黄,稻秧绿,鸟语花香……这些,传递出作者大战在即,却镇定自若、轻松愉快的心情。陈毅的心情之“弛”,缘自南下以来在蚌埠等地“每每开会,写文件,谈话,几乎没有多的1949年5月,陈毅、邓小平两家在上海休息时间”的工作之“张”。

  3月25日至26日,由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召开的总前委会议在三野司令部作战室举行。这是渡江前召开的极为重要的军事作战会议。会上,在听取三野第七、第八、第九兵团渡江准备工作的汇报后,对渡江作战的发起时间、是否攻占两浦(浦口、江浦)、如何处置敌江北据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建议或决定。会议强调,要立足于最困难情况出现的准备,着眼于局部(如宁沪铁路沿线)打恶仗。会议决定,由粟裕、谭震林、刘伯承分别指挥东、中、西3个渡江突击集团,在千里江面上,宽正面、有重点地实施强渡。会议认为,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在于东、中两个突击集团过江后要实行东西对进,力求迅速会合。

  3月28日,粟裕由济南返回三野司令部。下午3时至7时,陈毅和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以及饶漱石、张鼎丞、曾山、张震、舒同等,在作战室召开华东军政联席会议,再次对渡江作战部署进行缜密研究。为继续实施靠前指挥,会议决定,陈毅和邓小平率总前委和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南下至合肥附近,主持全局;粟裕、张震率三野机关东进至江苏泰州,以加强东集团方向的指挥力量。鉴于三野机关和总前委分开行动,同时决定,由华东军区、三野拙调部分人员首次组成总前委精干工作机构,随邓小平、陈毅行动。30日,陈毅签发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二号)。31日,根据中央军委29日的电示,邓小平组织拟定了渡江作战方略《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于4月1日上报中央军委,3日得到批准。至此,经过百余日“几乎没有多的休息时间”的反复酝酿,一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凝聚广大指战员集体智慧,也倾注了陈毅心血的渡江作战方案正式形成。此时,渡江作战已是箭在弦上,万事俱备,只待号令了。

  进军江南,军事占领仅仅是手段,接管、恢复和建设好广大江南新区才是目的所在。在进行渡江作战方略谋划的同时,陈毅放眼江南,为了将来“经营”江南而又不知疲倦地“开会,写文件,谈话”。4月1日,华东局印发《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  《关于江南新区农村工作的指示》、  《关于我军南进与各游击区会师的工作指示》3个草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江南解放后的城市接管、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以及解放军与江南游击队的关系等提供政策依据。4月3日,陈毅和邓小平、饶漱石又主持华东局会议,讨论上海、南京等城市解放后的粮食、煤炭供应计划和部队后勤工作,并提出新区筹粮原则。陈毅在会上强调,满足400万人吃粮是最高的政策,征借粮食要体现党的阶级政策,大部分由地主、富农承担。7日,华东局据此发布《关于新区征借粮草的补充指示》。

  这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政策的制定,为江南解放后社会秩摩的稳定、恢复和发展,以及适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进行了充分的政策准备。经过多次的“开会,写文件,谈话”,“经营江南”甫定,陈毅的心情轻松了许多。面对江淮美景,陈毅向张茜捎去了到达安徽的第二封家书,传达他工作之“张”与一心情之“弛”的那份坦然若定。

  一个多月后,在肥东瑶岗,陈毅和邓小平等领导人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进占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解放江南大片土地。在黄浦江畔,陈毅和邓小平终于实现了与亲人长相聚首的心愿。


 
版权所有:绩溪文联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皖ICP备13000040号
联系电话及传真:0563-8153973   0563-8153973
联系地址: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C404室 邮编: 245300 投稿邮箱:jixiwenlian@126.com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